3岁前后应完成手术,4岁前开始构音系统训练。术后腭咽闭合不全已得到纠正,但由于长期形成了不正常的发音方法及不良的发音习惯,构音功能不会自行改善。术后2-3个月开始:此时期术后肿胀已基本消退,缝线已脱落或拆除,上颚知觉已开始恢复。
1、改善声带的发音异常 由于长期开鼻音过度,鼻腔气体逸出。患者不自觉地挤压声带,使声带过度紧张,训练以放松喉部压力为主:
1) 以无声的“AH”向低沉的浑厚“a”音过渡;
2) 如有大量气体从鼻腔逸出、可采用堵住鼻孔的方法;
3) 逐步向o — u — e — ü — i过渡。
2、腭咽闭合功能训练 由于患者肌肉发育不良,长期形成不良习惯等多种因素,腭咽闭合功能术后初期仍然不良,需要训练:
1) 改善腭部知觉及运动功能:按摩硬腭、软腭,软毛刷轻拭腭部;
2) 吞咽运动:依靠舌根反射迫使软腭运动;
3) 发高音、长音a、i,逐步增强音高及音强 ,必要时堵住鼻孔,增强口腔共鸣能力,改善气体从鼻腔逸出的习惯。
3、构音训练:
1) 构音错误的自我认识:让患儿模仿治疗师的动作,了解正确与错误发音的部位、气流、协调运动方面的差别;
2) 错误构音的自我纠正: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对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自我修正,从听觉反馈中辨别自己的发音的错误并自我纠正(模仿-听觉刺激法);
3) 正常构音的获得的训练:
声门破裂音的产生:
元音 无意义音 唇音(bp);
腭化构音的克服:放平舌体、上下齿轻咬舌尖、发d、t音,治疗师辅助、轻拉舌尖;
纠正鼻塞发音:堵住鼻孔,禁止气流通过鼻腔,进行发音方法、发音部位训练;
纠正边音化发音:借鉴腭化发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