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金康康复医疗中心主任介绍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临床表现的类型、病史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影像学、电生理学检查,听觉、视觉、感知觉、认知等问题的检查。
1.
小儿脑瘫诊断依据主要为:①多存在高危因素;②发育神经学异常,即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肌张力异常、肌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发育异常;③婴儿期内出现脑瘫的临床表现;④可有影像学、电生理学等辅助检查的异常。
2.诊断条件主要为:①脑损伤或发育缺陷为非进行性;②运动障碍为中枢性;③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可有继发性骨及肌系统损伤;④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竹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3.脑瘫的发育神经学异常,是脑瘫诊断的要素,主要表现如下:
(l)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主要表现在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方面。
l)运动发育不能按照正常规律,达到同一年龄段儿童运动发育的水平。
2)可出现固定的运动模式。
3)抗重力运动困难。
4)分离运动困难。
5)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
6)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持续存在等。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降低、肌张力变化或不均衡,同时伴有肌力
的改变。
l)通过被动运动.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肌张力。对于小婴儿可拥住其前竹
摇晃手,握住小腿摇摆其足,通过观察手和足的活动范围判断肌张力。
2)还可根据关节活动范田判断,关节活动范围大.说明肌张力低,反之肌张力高
3)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增高,表现为“折刀征”。
4)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早期肌张力多不增高或表现低下,随着年龄增加呈现出静止时无明显增高,有意识活动时则增高的表现。
5)强直型脑瘫表现为“铅管状”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
6)共济失调型脑瘫肌张力多不增高或可能降低。推荐阅读:
小儿脑瘫早期诊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