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声发语的解剖生理构音
说话者把语言化的说话意图(意思、情报)通过发声发语变成声音传达给对方,这个过程叫构音。其中参与构音的各个末梢器官叫构音器官或发声发语器官。
构音发声过程:
1、呼吸运动:呼气产生声音的能源。说话时的呼吸要**有以下三个条件:
①呼气时要有一定的压力;
②呼气时压力能维持一定的时间;
③能适当控制呼气压的水平;
以上的条件,不需要特别的努力呼吸,都是在无意识中实现;说话时,吸气在0.5秒左右,呼气在5秒以上。.大发声持续时间:成年男子30秒,成年女子20秒。
2、喉头运动:将呼气气流变成声音(发声,喉头调节)
3、调音运动:将音源进行各种变调,给予语言的音色。语言产生时,声门以上各个器官的作用叫调音。
二、 构音障碍的概念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病变或构造的异常使发声、发音、共鸣、韵律异常。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声响,音调及速率、节律等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主要分三大类:运动性构音障碍(即言语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和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构音器官形态异常)和功能性构音障碍。
三、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
目前本科室进行构音障碍的康复主要包括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口部与发音器官运动训练、语音训练、语言的节奏训练、替代言语交流方法的训练等。
治疗原则:根据构音器官评定(如弗朗菜构音障碍评定)所发现的异常点出发,选择相对应的康复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举例:
1、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冰刺激面部、软腭、腭弓;软毛刷快速刷拂(感觉刺激);牵拉舌肌,诱发更大的收缩;轻轻拍打笑肌(牵拉)等。
2、语音、语言的节奏训练:音调(四声)或唱歌、朗诵诗歌,练习陈述句、命令句、疑问句的语调等。
3、发音训练:克服鼻音化的训练(推撑)、发音启动(起始为元音)、发音的持续训练(一口气发单元音,逐步过渡到发两个、三个元音)、音量和音高的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