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金康康复医疗中心主任介绍:“我的小孩儿在出生至18个月后才真正学会走路,可走起路来两面摇摆,而且重心不稳,现在两岁零两个月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得的是脑瘫,我们之前没在意,现在孩子在慢慢的长大,却忽视了早期的治疗,怎么办好啊?”。
其实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很多家长则是因为早期对孩子的忽视而造成了患儿病情的发展,遗留下脑瘫后遗症。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脑瘫病变在于脑,可累及患儿的身体多处地方,有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有些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有些则会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等,其中肢体功能障碍是脑瘫患儿.常见的症状表现。
脑瘫儿童肢体功能发育落后常见表现
有一些孩子在学走路时大腿夹得很紧,两脚相互交叉呈剪刀步,走时很费劲,往往踩到前面一只脚的脚背上,这种孩子学会走路时间明显延迟,这样的孩子就极有可能是痉挛型脑瘫患儿。还有一些孩子走路时一只腿力弱,一只腿力强,这时要注意无力的一侧上肢是不是也力弱,如果这样,就称偏瘫型脑瘫。另外还有一些孩子走路时喝醉酒一样,抬足缓慢,下肢抬的很高,落地很重,并且左右摇摆,摇摇晃晃,闭眼时加重,则是因小脑病变引起,称为共济失调型脑瘫。
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肢体发育落后表现
当患儿身体中具有异常肌紧张时,对立位姿势的发育有相当的影响,异常的肌紧张可以使姿势的垂直化不能得以充分发育。若异常的过度肌紧张与极端的阳性支持反应同时存在,则会出现踝关节的跖屈,体重只负荷于足的前部即足尖部位。同时由于髋关节的屈曲、内收与内旋,就会引起足的前部的内旋及足踝部的外翻。于是会导致身体的支持面相当不稳定,而且会加重全身的异常模式。这种姿势中如果没有腹肌的调节,不存在屈曲的要素,患儿不能将身体重心放于支持面上,就不能使髋关节的自动地伸展功能得以发育。另外,由于下肢的过度紧张患儿不能取膝立位,站起来的过程中需要过剩的努力,这就更加增强了异常的伸肌模式,更有甚者,由于足的内旋严重而用足背来支持体重。
低体重脑瘫患儿肢体功能发育落后表现
低体重儿在立位上开始时将全部体重负荷于足跟部,致使足的前部在背屈位上抬起,足趾跖屈似鹰爪状。低紧张与过紧张的模式全然不同,髋关节呈现明显的外展和极端的外旋,使体重移动至双足的内侧,同样会阻碍平衡反应的发育。低紧张的患儿缺乏躯干和头部垂直化所必需的髋关节伸展和骨盆的控制能力,会产生站立时为了增加平衡能力的基底加宽加上髋关节的外展、外旋,使体重移至双足的内侧,以及步行时的步态不稳等症状。推荐阅读:宝宝发育落后能赶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