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觉是我们进入知识宝库的..道"大门" ,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它们虽然是简单的认识过程, 只反应事物的表面特性和外部联系, 但对于我们了解外部世界十分重要。感觉、知觉都是在事物直接影响下, 脑对事物的反映。前者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 后者是对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它们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将它们分开。人的大脑之所以能产生感知觉, 是因为有一个个分析器在"工作"。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的"分析器"是正常的,协同的活动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基础,理所当然的,智力落后儿童也不例外。
.. 智力落后儿童的感官的感受性普遍较差。 就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我班的儿童均属中度的智力落后儿童,在教授他们唱歌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音准普遍很差,音不是唱高了,就是唱低了,总是跟不上我所教授的那个调。
第二 感知速度慢,范围窄,容量较小。 .可以说明问题的就是在教授语文或数学知识的时候,不可以一下子教很多,所以我的语文课一般性就教授一两个生字,对于个别吃得饱的儿童则进行课后的个别辅导。
第三 感知分化程度明显薄弱,主动选择性差。 心理学家加尔茨什因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后说:"先天迟钝者产生的反射有非专门化的性质,可以由广泛的一组刺激引起,形成专门联系困难。"这段话表明了智力落后儿童分化能力差,总停滞于泛化水平上。
第四 感知恒常性,整体性差。
第五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发展较落后。
根据这些智力落后儿童感知上的缺陷,通过以下几方面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缺陷进行补偿的。
一 视觉训练 1 视觉搜索追踪。做法是可拿一根细点的棍子或别的物体代替,不可很大。放在儿童的眼前,要求其目光盯者棍子看,把棍子放到哪里,儿童的眼睛就要看到哪里。刚开始不会进行得很顺利,因为儿童的头总是动来动去,所以要求另一名老师一起配合,固定住儿童的头,时间长了,该儿童的眼睛以能较好的追踪物体了。 2 视觉记忆训练。 在课间活动中,把儿童聚集在一起,拿出若干物体,如粉笔、橡皮、铅笔,尺等,先让儿童观察一下老师所出示的物体,过一会儿请儿童闭上眼睛,再拿掉其中的一样,再让儿童猜猜拿走的是什么?一开始训练的时候物体切记不能拿得太多。
二 触摸训练 尽可能让智力落后儿童了解到各种物体的不同质地。比如说棉花是软软的铁是硬硬的丝是滑滑的麻是粗糙的。当然,收集的东西有很多种,但.好是一摸就知道是什么的物体,如果把两种质地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让智力落后儿童区别,那是很难的,只有在经过多次的训练之后,才可以让儿童去触摸更加复杂的物体,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触觉。
三 听觉训练 可以让儿童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刚开使的时候是简单的声音,如说小猫的叫声:"喵喵,"小狗的叫声:"汪汪"等等。然后离儿童远一点再说说,过一段时间可以再远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中的儿童的听觉记忆能力是有所提高的。
四 语言训练 可以和听觉训练合在一起,从中可以看出,语言训练课在智力落后的儿童课程中应占相当一部分的比例。试想,倘若儿童的语言、听力都不行,在学习上是很吃亏的,又何况是这些特殊的孩子?所以只有把这两方面发展好了,儿童的学习是会更上一层楼的。平时注重让儿童多说,不管他们说地好不好,对不对,句子连贯不连贯,鼓励他们多说。适时地让他们重复话。有时还放些歌曲给他们听,让儿童跟着歌曲一起唱,虽然他们唱的音听上去怪怪的,但通过这些训练,再加上语言训练课,班中儿童的语言水平确实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五 大肌肉群活动和小肌肉群活动训练 训练大肌肉群的活动有很多种。比如说让儿童练习投篮。也许听起来有些怪怪的:低年级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怎么可能投篮?通过训练觉得是可以的,个别的儿童的动作还像模像样的。通过这种活动,儿童的手部、腿部,腕部的大肌肉群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
以上训练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智力落后儿童大脑活动的功能,补偿感知方面的缺陷,是儿童的身心机能协调统一的发展。 只要通过耐心、恒心、精心教育,就一定能让智力落后儿童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不管他们的智商属于轻度弱智,还是属于中重度的弱智。
康复训练
1,吞咽.咀嚼训练:从急性期开始就应观察此功能,当有吞咽动作存在,就从流汁饮食开始,坚持一点一滴的喂食,决不能让这一功能丧失.吞咽功能恢复较好时,即可给易消化的半流汁饮食,以锻练其咀嚼和舌的搅拌功能.遇有吞咽功能尚好,但不开口进食者,应以患者.喜欢的食品或鲜美瓜果,诱导其开口经食和咀嚼.平时可对患者教练叩齿,空咽等动作.
2.语言,智商训练:人的语言和智商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锻练形成的,因此须抓紧时机,在生活实践中训练.语言训练的.佳时间为每日上午(8——12时).
(1)对不会讲话者,.初以呼唤,问话或事物刺激使其开口讲话.也可以惊奇的事物或患者好奇的事物,以突然强烈的刺激诱导说话. ,亦可领患者到公路边,公园等观看汽车,看动物,飞鸟等边教边诱导讲话.
(2) 对于咬字不真,口吃的患者,在教练时速度要慢,重点的字要反复教练,直到吐字真切为止.教时要让患者看着口形一点一滴的练习.再从短句到长句的反复训练,亦可教绕口令等,但一定要耐心,才能培养成功.
(3)语言的训练,以当地语言为主,从常用语开始,.好以.亲近的人或陪人作教练.
(4)儿童患者,应放入同龄儿童群中去玩,在新的环境下,在伙伴们的条件刺激下,诱导其讲话和进行语言交流
(5 )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也训练了智力,要多看有益的电视(三米以外),练习作文,长句,背颂诗歌,朗读课文,教计算的方法,堆积木等训练和游戏,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和智商.
(6) 训练语言必须训练注意力,首先教孩子能知道自己的名字,然后培养聆听指令.教语时要实物(图片,玩具,)手势,动作与声音同时呈现,多次重复,不言不倦.为了使发音器管恢复功能,可练吹羽毛,吹口哨,吹风车,吹口琴,用吸管吸水等.舌的训练亦很重要,令其伸舌,舔舌或舔糖果,左右摆动等增强舌肌运动能力.父母不要因多次教练得不到回报而丧失信心,不管患儿懂不懂,家庭成员都要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等,以刺激患者的语言兴趣.
(7 )对于智力低下的患儿,应抓住3岁以前的这个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养,父母对孩子教育要充满信心,持之以恒.千万不可等待或依靠学校(幼儿园)等专门教育机构.更不能用:傻瓜:,笨蛋”等语言来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孩子学会了做什么时,要及时表扬或奖励,孩子一时学不会的也要耐心,智力低下的儿童一般都缺乏好奇心,探究心,兴趣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他们学习不能坚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训练教育时,要将训练内容与生活及游戏融合在一起,形象而生动,以引起患儿的兴趣,集中其注意力.对所教的内容要分解,如吃饭先教右手拿勺,用勺取食,将食送口,咀嚼食品,左手扶碗等要一步一的教,并多次重复,进度要慢,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举止端庄,言语文明,清洁卫生,注意公共道德,使孩子能正确的模仿学习.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起高他们在接受教育训练中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父母亲(亲属)要给孩子常讲寓言,童话等故事,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